資訊新聞
資訊新聞
如同當年的智慧地球一般,自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規劃正式提出“智慧校園”的建設愿景后,全國范圍內便掀起了一股智慧校園建設熱潮,各大企業紛紛搶占智慧校園建設高地,生怕錯過這個前景大好的新商機。
我國智慧校園建設之路走了八年,在企業參局及在政府支持下,從早前的平安校園到當前的“智慧課堂”、“智慧教育”,現階段的智慧校園似乎更具有科技化,未來感十足。
但是,仔細斟酌當前的智慧校園建設,我們會發現:形式大同小異,智慧校園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毫無新亮點的它急需冷靜下來,重“新”出發。
“慧眼”還是“電幕”?
同樣與智慧地球類似,智慧校園的建設與時下如火如荼的物聯網技術密不可分,并涉及RFID、二維碼、視頻監控等感知技術和設備。其中,視頻監控作為智慧校園的重要力量,起著監控全校的作用。
可也正是因為這種可監控全校的攝像頭,舉國看好的“智慧校園”建設,將杭州第十一中學送上了熱門頭條。
作為智慧校園建設的一部分,杭州第十一中學開始運行“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具體來說是這樣的:“看得見的系統前端包括兩組安裝在黑板正上方的攝像頭,攝像頭用圓形外罩包裹起來。這些攝像頭和其他顯示設備被連接在同一個網絡之中;看不見的后端通過攝像頭捕捉到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實時分析學生的聽課狀態。此外,該系統還會統計出整個班級的聽課狀態,以“正常臉”、“苦瓜臉”的形式顯示在走廊外的電視機上?!?
通過攝像頭捕捉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并對這些表情動作進行分析、聽課狀態評定,攝像頭化身“慧眼”實時掌握教育情況,看起來好像是電影中“未來課堂”的寫照,但這種“未來課堂”真的無所顧忌么?
不像一些媒體用“慧眼”、“黑科技”等詞形容的那么興奮,興奮過后的筆者同某些媒體一樣開始有些焦慮——我們不擔心隱私問題么?這套系統難道就沒有其他潛在影響么?
雖然杭州十一中學副校長張冠超對外界提及的“侵犯隱私”給出了適當的解釋:系統并不針對學生個體,而是分析整個班級的行為管理。系統反饋的是經過分析的數據,而不是原始的視頻畫面。收集來的信息存儲在本地服務器而非云端,可以防止外泄。但是,“監控”兩字本身就帶有一些消極色彩,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能接受自己的行為被“監控”。某些無法適應被監控的學生或教師在布滿“攝像頭”的教室內將時刻“端著”,無法全身心投入課堂,這是智慧校園建設預想的教育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
外界看來,即使張冠超一再表示該系統無數據外泄風險。但當前的處理器尚未達到好之境地,隨著處理器安全漏洞的屢次爆發,技術高超的有心人員總能找到漏洞開啟一場數據危機。
“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背后需要強大的算法、算力、技術作為支撐,單從當前的技術程度來談,技術的識別能力、分析能力并未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說。杭州十一中學所推行的“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所有的識別結果并非精準,一定有誤差的出現。
用戶不完全接受、隱私風險、技術不夠,不止是杭州十一中學,我國當前的智慧校園建設均面臨諸上難題。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希望“慧眼”變成“電幕,當前校園的視頻監控系統變成《1984》等反烏托邦小說描繪的監控系統。
畢竟,智慧校園的建設,必須是正義的體現。
人工智能潮流下的智慧校園僵局:形式大同小異
可以這樣說,無論是AlphaGo戰勝李世石和柯潔,還是中國人臉識別技術屢摘國際桂冠,任何一個新聞事件、行業發展都貼著人工智能的標簽,智慧校園的建設也亦如此。
撇開上文所提及的難題不談,人臉識別技術的興起的確加快了智慧校園的建設步伐——無卡校園、平安校園、智慧教育、未來教室等所有可譽為“校園烏托邦”的情節都已在當代生活中慢慢實現。不可否認,企業參局可謂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強大推動力。但是,當智慧校園的愿景真的呈現人們面前時,我們猛然發現:所有企業的智慧校園建設成果都成了“異卵雙胞胎”。
我們不難看出,無論企業規模規模大小,他們的智慧校園建設無一不以人臉識別技術為切入點,結合視頻監控對校園進行全天候監管,再通過各家技術對人員行為軌跡分析后衍生相同的應用管理,如宿舍管理、考勤管理、出入校管理等等,毫無亮點可言。這是否可以理解為,現階段的智慧校園建設,企業更側重于在校園內部建立一套智能安防監控平臺?這有點類似“平安校園”的建設模型了。
為什么企業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上想法出奇一致,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說好的百花齊放為什么變成了同食一羹呢?
姑且諷刺的說,“異卵雙胞胎”帶來的發展前景是,“平安校園”越來越好,但我們卻離“智慧教育”越來越遠了。
說好的智慧校園怎么“缺胳膊少腿”了呢?
智慧校園建設,理清內涵才是關鍵
對于人工智能的內涵,我們不妨把這四字兩兩拆開進行理解。
“智慧”由智力系統、知識系統、方法與技能系統、非智力系統、觀念與思想系統、審美與評價系統等多個子系統構成的復雜體系蘊育出的能力,表示著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而“校園”一般是指一般是指用圍墻劃分出某學??晒┦褂梅秶òń虒W活動、課余運動、學生和某些與學校相關人員日常生活)內的區域?!爸腔邸焙汀靶@”結合起來,“智慧校園”可理解為“人類智力器官終極功能的聚集地”。
這意味著,智慧校園的建設,必須以人為核心,打造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
在a&s的《 AI+安防創新應用企業專題報道》中,深圳有一家公司對當前的智慧校園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體系中,人工智能應該能與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取代視頻監控。智慧校園的前景在于解決當代駕馭系統的“流水線”式教育的問題,在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成為教育的陪伴者和領航者?!?
的確,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改變或是響應了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在智慧校園的理念倡導下,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下,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學校與家長都必須形成互通的關系。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如何在智慧校園停滯不前的現狀下,尋求新的突破點,在打造更人性化化,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的同時,提升校園的智能化運營水平,才是當前智慧校園建設的迫切需求。